為了提高反滲透系統效率,須對原水進行有效地預處理。針對原水水質情況和系統回收率等主要設計參數要求,選擇合適的預處理工藝,就可以減少污堵、結垢和膜降解,從而大幅度提高系統能效,實現系統產水量、脫鹽率、回收率和運行費用的合理化,那么綠健公司作為一家專業(yè)的水處理公司告訴您什么是污堵,什么是結垢
【污堵】定義為有機物和膠體在膜面上的沉積。
【結垢】定義為部分鹽類的濃度超過其溶度積在膜面上的沉淀,例如碳酸鈣、硫酸鋇、硫酸鈣、硫酸鍶、氟化鈣和磷酸鈣等。
反滲透的預處理須考慮連續(xù)可靠運行的需要,例如,若混凝澄清池設計或操作不合理時,會對砂濾器或多介質過濾器產生負荷,造成砂層結塊,產水量減少。而這樣的不合理預處理常常造成膜的頻繁清洗,其結果是清洗費用的增加、停機時間和系統性能的衰減將會十分明顯。
所以適宜的預處理方案取決于水源、原水組成和應用條件,而且主要取決于原水的水源,例如對井水、地表水和市政廢水要區(qū)別對待。通常情況下,井水水質穩(wěn)定,污染可能性低,僅需簡單的預處理,如設置加酸或阻垢劑和5um保安濾器即可。相反,地表水是一種直接受季節(jié)影響的水源,有發(fā)生微生物和膠體兩方面高度污染的可能性。所需的預處理應比井水復雜,需要其它的預處理步驟包括氧消毒,絮凝/助凝、澄清,多介質過濾、脫氯、加酸或加阻垢劑等,引起產水量嚴重下降或膜的降解,因而須有設計更加周全的預處理。
當難溶鹽類在膜元件內不斷被濃縮且超過其溶解度時,它們就會在反滲透膜膜面上發(fā)生結垢,結果反滲透水處理系統采用50%回收率操作時,其膿水中的鹽濃度就會增加到進水濃度的兩倍,回收率越高,產生結垢的風險性就越大。
一旦確定了所選用的進水水源,就須進行全面而準確的原水全分析。它是確立合適預處理方案和RO/NF 系統排列設計關鍵的依據。
行業(yè)的不同也往往決定了RO/NF預處理的類型或復雜程度,例如在電子行業(yè),其預處理要比以市政膜法水處理行業(yè)復雜和嚴格很多。
原水分析
進入RO/NF預處理的原水類型可按下規(guī)定劃分:
來自一級RO產水的低鹽高純度產水和超純水系統中的拋光階段的給水,總可溶性固體含量TDS為50mg/L;
1、 TDS小于500mg/L的低鹽度自來水;
2、有機物含量低,TDS小于5,000mg/L的中等含鹽量地下水;
3、TDS小于5,000mg/L的中等含鹽量苦咸水;
4、TDS在35,000mg/L的海水稱為標準海水,這是因為絕大多數的海水具有上述的含鹽量,其中的離子組成比例也十分相近,但是實際總TDS變化范圍很寬,從波羅的海水含鹽量為7,000mg/L到紅海和波斯灣的海水含鹽量為45,000mg/L。由于土壤影響和內陸水的參入,近海岸井水的含鹽量及組成卻變化比較大。海水淡化系統其制約因素是物理性質,即高TDS所導致的比較高滲透壓;苦咸水處理系統的制約因素主要是化學性質,即碳酸或硫酸鈣等化合物因水不斷被濃縮,當超過其溶度積時,會在膜面上發(fā)生沉淀或結垢;工業(yè)或市政廢水處理系統存在大量有機物、無機物、病毒與細菌等微生物和藻類,這樣其制約因素不僅僅是物理與化學因素,還有微生物指數,即與膜有親和反應的有機碳或生物可將解的溶解性有機碳??嘞趟淖兓秶鷺O寬,為了提出較佳的工藝設計方案,須進行水質全分析。
相關搜索:常見的成套反滲透設備的組成及作用 凈化水設備一般產率是多少 各種水質對反滲透系統的影響
本文網址: http://m.ybhtjc.com/dgweb_content-975479.html
服務熱線
服務熱線
關注微信
手機站